猫眼与淘票票的明天:是“共享单车死局”or“滴滴式垄断”?
现阶段,在电影衍生品、演出票务这块,猫眼和淘票票都开发有限,但根据欧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衍生品,往往比票房市场规模更大。国内目前电影行业收入,往往90% 来自票房,10%甚至更低来自衍生品;而欧美市场,则30%来自电影票房,70%来自衍生品。从绝对量角度考虑,电影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简直就是金矿。虽然国内对IP的认可程度很低,但随着时间发展,社会人文风俗的变化,未来大幅度提高,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在前面的分析当中,我们已经梳理过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未来三年给予平均15%~25%票房增速预期,因而在线票务市场,随着水涨船高,营收也会如此。加之上面三种扩张方向,我们认为,未来营收,会有35%~45%的增速。
7 新猫眼面临的风险情况 在展望未来前景后,我们需要细致分析一下,哪些风险点,可能会导致局势发生显著变化。具体风险分析如下: 票补大战持续,新猫眼和淘票票双方为了市场份额,持续展开价格战 先来回顾几个关键时点的数据情况:根据去年9月5日光线传媒《关于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猫眼过去一段时间的营收利润状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信义资本 再来看看,最新披露的猫眼娱乐招股书,从经营亏损这个核心指标,明显发现2015年至在2017年期间,亏损幅度明显缩小;然而在2017年和2018年两个季度对比,很清晰得出行业在2017年下半年,票补大战明显减弱,但在2018年,又呈现反弹迹象,票补大战战火又重新燃起。 资料来源:猫眼娱乐招股书 因此,大致能判断出来,目前价格战还在继续。 尤其是新猫眼和淘票票在今年二月份的春节大战,可以一窥补贴战的冰山一角。下面是今年一季度期间,双方彼此的攻防具体走势如下: 资料来源:百度指数、信义资本 整体二月的价格战,硝烟弥漫。根据我们的调研,今年上半年,猫眼想实现盈亏平衡,非常困难。另一个维度,我们可以看看阿里影业的公开财报: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连续两年,阿里影业的亏损都是近十亿。这一方面是由于淘票票发力较晚,为了迎头追上,现阶段还处在用亏损换市场份额的阶段;另一方面,也是激烈价格战的继续。因此,关于淘票票和新猫眼未来是合并还是继续互抢份额,目前情况并不明朗。行业所谓的市场出清、盈利拐点,可能还远。对此,我们对淘票票和新猫眼的未来做一个情景分析: 1) 选择类似滴滴快滴、美团点评一样的合并,结束烧钱; 2) 成为类似阿里、京东一样相对良性的竞争格局; 3) 成为类似美团点评与口碑、饿了么这样相对中性的竞争格局; 4) 成为类似摩拜单车、ofo的恶性竞争; 具体成为哪种可能性,短期内取决于阿里在大文娱领域的态度;长期来看则取决于该业务对彼此的相对战略地位,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在这场大战中的角色。针对第一种情况,考虑到阿里持有光线影业8.78%的股份、光线系持有新猫眼50%左右股份、腾讯也持有新猫眼11%左右股份的情况,因此合并很有可能。合并后产生一个新的百亿美金巨兽,甚至一百五十亿至两百亿美金都有可能,小股东也跟着挣钱。第二种则会一直相互牵制,不温不火地进行。第三、第四种情况,票补大战继续,这多半取决于彼此战略动机。可能淘票票是为了追求份额,以便合并时获取更多股份,也有可能是为了提升第三支付使用频率,这种情况下,局势不明朗,后续会继续融资。光线系由于根基相对AT很浅,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扛不住的。稀释股份,是最好选择,而腾讯想扩张文娱的动机,是写在脸上的,后续很有可能继续加持,获得更多股份。 电影市场增速不及预期,电影投资项目票房惨淡。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