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倒计时:生鲜电商是不是驶进了百慕大三角
(讯)11月20号,易果生鲜“安鲜达”传出消息称于2019年10月底开始全面解散。 11月22日,生鲜电商黑马平台呆萝卜,宣布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关店危机。 11月29日,社区生鲜电商妙生活被爆妙生活在上个月完成清算,关闭全部门店,悄然退场。 12月6日,生鲜电商吉及鲜召开了全员会,CEO台宣布公司融资失败,规模盈利不达预期,要进行大规模裁员、关仓。 12月11日,主打净菜配送服务的生鲜电商“我厨”被发现其官网和APP均已暂停服务。 短短不到一个月,多家生鲜电商接连陷入暂停服务,关闭门店等危机,陆续进入死亡倒计时。难道说生鲜电商这艘船真的已经驶入了那片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海域? 01 缘何出发 缘自抢占新零售高地 在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京东为首的两大阵营中,在零售领域展开的这场新的较量就是新零售。 无论是马云还是别的谁提出的,无关紧要。 在我看来,就是因社会技术和信息进步而促进的零售行业变革。只不过是互联网大佬在顺应时代潮流的某个时间点给一个将要变化的行业裹上的文字外衣。 零售业发展至今,在当今支支付手段变得更加轻便、消费偏好和习惯随着代际更迭被改变,体量庞大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零售业不可能不变。 互联网大厂凭借深多年积累的数据能力伺机而动,或是自主,或是与大型的商业连锁企业合作展开的这一系列操作,如创新型超市、生鲜社区店、杂货店B2B、体验式的连锁店等等都是新零售。 自新零售兴起以来,整个行业主要有两个赛道:一是生鲜新零售,有门店到家、前置仓和社区拼团三种模式。 二是无人零售,主要是自动售货机和无人便利店两种模式。自动售货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而无人便利店如今的发展前景不明确。 无人零售无可作为,而拥有1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生鲜市场规模的生鲜零售却大有可为。 这就是缘起,有锅有火,谁不想生起炉灶分一杯羹来吃? 02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面对着巨大的生鲜市场规模,资本动心,创业者跃跃欲试,而这场死亡倒计时恰恰就从这里埋下了祸根。 最早的生鲜电商是创立于2005年的易果生鲜。然后是2012年,凭借褚橙之战声名鹊起的本来生活。至此,生鲜电商才走进我们的视野中来。 到2016年,市场上的生鲜电商平台数量已经高达4000多家。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国内的生鲜电商市场上的融资案共有23起,2015年共有76起,增长幅度高达230%。其中,每日优鲜就在这一年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在2018年9月9月获得来自高盛、腾讯领投的4.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成功坐上了生鲜电商的第一把交椅。 然而资本也是无情的。 2015年之后,一些生鲜电商玩家便已经开始战死在这片生鲜市场争夺战之中。花样生活、果蔬帮、菜管家、鲜品会等平台接二连三地宣告破产倒闭,终不过是水月镜花一场空。 摆在生鲜电商平台最严峻的命题就是:盈利。 有利则生,无利则灭。资本虽然在赌,同样,资本也信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 铺开来说盈利问题。 生鲜电商的成本主要包括:仓储人员的劳动成本、配送成本、仓储租金成本、损耗和其他隐形成本。还有一个巨大的获客成本,这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来支持。 而如果,毛收入不能覆盖成本,那这个生意,这家电商平台就是一个无底洞,在没有找到固定的盈利模式之前,蚕食资本,坐吃山空,最终是一定会被资本抛弃的。 于是,暂停服务、关闭门店、火速清算、分期偿还会费等一系列操作便是市场上的生鲜电商玩家们的家常便饭。这便是这些电商平台频繁覆灭的原因所在了。 03 下一个爆累的会是谁 市场还在,生鲜电商玩家们肯定还会前赴后继。 生鲜新零售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只是生鲜这一部分的,在巨头们眼中,生鲜市场背后代表的是巨大的本地生活消费市场,而生活消费是我们生活中无论如何不可或缺的高频消费,也是影响最大的刚需。 如今,互联网买菜又是一股新风口,生鲜电商玩家们以“买菜”为新入口,继续分割市场。让我们尚且看看,下一个爆累的会是谁。(来源:百家号 文/新零售评论)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