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中的安全与隐私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阻止恶意第三方拿到传输协议,从而没有办法通过直接调用 API 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伪造,但是,对于模拟器运行 App 或者直接用机器运行 App 来伪造数据的手段,依然是无能为力。同时,对传输内容进行加密,也不能改变是在客户端采集数据,以及通过公网传输数据的本质,所以并不能解决数据完整性的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需要对传输内容进行加密,所以数据采集的代码和传输协议都不再能够开源了,否则就很容易被恶意第三方破解加密方案。对于公司内部的第一方数据采集方案,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第三方分析工具,它的代码如果不开源,一些对于安全与隐私比较敏感的客户,可能就不敢集成了。同时,由于传输协议不开源,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开放性。正因为这些原因,神策分析还是选择了优先保证 SDK 和传输协议的开放性,以打消客户集成 SDK 时的顾虑,所以并没有采用传输内容加密的方案。 2.3 后端采集 在后端采集数据,例如采集后端的日志,其实就是将数据采集的传输与加密交给了产品本身,认为产品本身的后端数据是可信的。而后端采集数据到分析系统中则是通过内网进行传输,这个阶段不存在安全和隐私性问题。同时,内网传输基本不会因为网络原因丢失数据,所以传输的数据可以非常真实地反应用户行为在系统中的真实体现。 因此,基于后端采集的上述优势,神策分析目前提供了 Java、PHP、Python、Ruby 等后端语言的 SDK,以及 LogAgent、BatchImporter、FormatImporter 等导入工具,支持在后端采集。 当然,对于模拟器运行 App 或者直接用机器运行 App 来伪造用户行为,由于后端拿到的就是伪造后的数据,所以对于这种伪造行为,依然是无能为力。 2.4 采集后再 antispam 对于之前提到的模拟器运行 App 或者直接用机器运行 App 来伪造用户行为这一类技术手段,只能依托于在采集数据后,再进行 antisapm 清洗数据。这些清洗有很多不同的策略,比较常见的有: 基于统计信息进行清洗:例如,把那些流量明显大于平均值的设备或者 IP 的用户行为过滤掉,把那些行为频率明显超过正常人限度的用户行为过滤掉等;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进行清洗:主要是用到一些机器学习的手段,通过对整体的用户行为进行训练,然后找到那些行为特征明显异于常人的用户; 基于设备真实性进行清洗:目前有一些第三方供应商提供了类似的方案,通过识别一个设备是一个真实的设备,还是一个模拟器,来解决虚拟机造假问题。 神策分析后面将会提供类似的 antispam 方案,并且将识别出来的用户作弊概率直接作为一个用户的 profile,以供使用者来选择使用。 3. 一些题外话 其实,除了数据采集这个环节以外,很多互联网产品,都会面临着网络传输中的“安全”与“隐私”这两类问题,而且也都会有所取舍与折衷。 我们以百度,这样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产品为例,来看看它的网页端是如何选择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百度选择了全站采用 HTTPS 进行加密,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避免第三方(如运营商等)篡改返回给用户的网页在其中加入第三方的广告,当然,这一做法,也客观保证了用户的操作不被第三方窃取; 其次,对于通过 Spider 等非人工的访问方式来抓取搜索结果的行为,则并没有在访问时就进行封禁等处理,而是在进行统计时再进行复杂的流量清洗等 antispam 手段,以获得准确的流量,这主要是为了在保持用户体验,避免因为误封禁而影响正常用户的访问,同时,也可以在后处理时可以加入复杂的策略保证最好的清洗效果; 第三,对于使用某些非法手段来对广告点击进行造假的行为,由于涉及到经济隐私php采集类,相比抓取搜索结果危害要更大,所以虽然都是采用后处理 antispam 的方式,但是时效性会更好,一般是会先做完 antispam,然后再扣费,从而避免作弊点击导致广告费用扣光,影响点击。广告点击的 antispam 是百度的核心策略与竞争优势,也是投入很多成本进行研发与维护的领域。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