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武汉站长网 (https://www.0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人类如何面临AI挑战

发布时间:2021-11-04 10:59:13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经济学家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工智能会对就业带来怎样的冲击?一个似乎取得了共识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暂时会给就业市场带来冲击,导致结构性失业剧增,但长期来看,由于新技术开辟了新经济领域,这种失业问题不一定会比现在更严重。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极富洞
经济学家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工智能会对就业带来怎样的冲击?一个似乎取得了共识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暂时会给就业市场带来冲击,导致结构性失业剧增,但长期来看,由于新技术开辟了新经济领域,这种失业问题不一定会比现在更严重。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极富洞见的“数据分析之父”托马斯·达文波特并不这样认为。实际上,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很类似产业转移,而我们都已经看到了美国、日本制造业空洞化产生的社会恶果。在他的名著《人机共生:智能时代人类胜出的5大策略》里,重点讨论了知识工作者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取得比智能机器更大竞争优势的策略,他的建议很有见地,当然,未必人类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只要人工智能侵入某个领域,这个领域的人类工作机会就将减少。回顾一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事实,可以看到第一阶段是机器将人们从那些让人身心俱疲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比如富士康的电子产品组装工作,亚马逊仓库的挑选和包装工作,逐渐被机器手取代了。在自动化的第二阶段,枯燥乏味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会成为被取代的目标。办公室白领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属于此类,比如秘书、助理等。这些程式化的事物很容易转换成计算机可执行的代码。可以说,在自动化的前两个阶段,以简单制造和一般性服务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将被侵蚀,造成大量只需要低端技能岗位的劳动者失去工作。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它们还能完成一些我们一度认为只有人类才能做到,而机器无法胜任的决策工作。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比如会下棋、会考试的机器,已经证明智能机器可以比人类更快更好地做决策。     一项对352名机器学习研究者的调研显示,人工智能在30年之后将会超过人类智能。再过5-10年,多数行业都会出现智能机器与人类一起工作的场景。麦肯锡预测,2025年将发生知识工作者的工作被自动化取代的剧变,届时智能机器能够完成1.1亿-1.4亿全职员工的工作。达文波特认为,发达经济体中约有25%-50%主要从事知识与信息处理的工作者将面临人工智能的威胁。而在美国,这相当于约47%的工作职位。     当人工智能侵入知识工作领域时,一些工作反而不再需要以前那些必备技能了,半技术或无技术员工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这种现象称为“去技能化”(deskilling),这种前景颇让人始料不及。比如,放射科医生多年执业积累的丰富的看图诊断能力将不再需要,现在机器识读CT和MRI图像的技术已经出现,机器已经可以标注出病变部位,最近几年这些医生的数量在持续降低。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