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武汉站长网 (https://www.0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应用 > 正文

区块链的五大应用场景的基石 - 信任、开放、互联

发布时间:2023-01-13 10:01:44 所属栏目:应用 来源:转载
导读: 近日参加过几个关于区块链的技术探讨,其中最重要的是 Ulord 优得学院组织的区块链技术学习和探讨,其中第三期是《区块链应用场景解析》;同时期,正好我参与了BITBANG组织的STO(证券化代

近日参加过几个关于区块链的技术探讨,其中最重要的是 Ulord 优得学院组织的区块链技术学习和探讨,其中第三期是《区块链应用场景解析》;同时期,正好我参与了BITBANG组织的STO(证券化代币发行)会议,以及和一些小伙伴关于区块链落地的探讨,包括电子存证,电子合同等。一些浅见,记录一下。

区块链的五大应用场景的基石 - 信任、开放、互联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应用场景涵盖甚广,优得学院主要提到以下五个方面:

image

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并不能单独地应用于以上所列的场景之中,而是与其他各种新技术一样,是被这些传统行业所采用,从而提高这些行业的生产效率,节省成本,实现价值的提升。区块链对这些行业的渗透与信息化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一样,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

区块链对这个场景所带来的直接价值在于极大地降低了信任成本。通过代码即法律和持续增长的不可逆的账本形式实现信任。而这种信任的实现基于机器、网络和算法,成本大大低于传统的依赖于人的公司、集团或其他实体。因为这种信任的建立有赖于算法和共识,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对人或组织的信任,因此又叫“去信任化”,或“去中介化”。

区块链的另一个特性是天然的开放要求。由于区块链的信任建立利用的是多数人的共识,利用的是基于人性而设定的激励机制的维护模型,开放性是其必然要求,公有链是对所有人开放,人人可查、可用,也就可信任。联盟链必然对联盟内的所有成员开放;即便是私有链也是需要对其实体内部成员开放。这个开放性的要求是天生的,与互联网的开放不同。互联网的开放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而其应用并没有技术层面的强制性。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互联网的应用多数其实是中心化的。

共享互联也是区块链的本质特征,也是时代的要求。区块链技术引领的去中心化,就是打破藩篱,实现人人共享,实现平等互联。当物联网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世界变得更加扁平化,当人工智能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当今互联网世界应用的中心化模式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试想,信息被少数寡头掌握,不能互通;信息孤岛的产生和建立形成的不对称性,征信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等无法通过传统的模式进行突破。世界需要开放的技术来建立一套自动化的机制快速响应。这套机制就是*区块链(去中心化)+ 物联网(信息采集和响应)+ 人工智能 (快速响应和迭代)。

区块链的信任、开放、互联是继互联网浪潮之后的新一代浪潮,是真正从技术上来实现一代信息人的理想。

通证模型助力应用落地

说到应用落地,自然离不开智能合约。所有这些场景的实现,都必然通过代码,通过运行在公共链上的算法来自动实现。而这些实现依赖于数据模型的构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证模型,目前,已经形成共识的通证模型有:ERC20, ERC721, ERC1404。

ERC20掀起ICO浪潮

ERC20 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通证模型。现在发行的所有代币(通证 )中90%以上都遵循ERC20规范。

在ERC20发布之前,以太坊开发者必须为每个代币创建单独的Solidity智能合约。事实上,每次都需要创建一种新的、独特的智能合约。交易所或钱包的管理者每次都必须编写对应的独特代码以支持每个新代币。 出现的代币越多,这个过程就越难完成。此外,各式智能合约发行的代币彼此之间兼容性也很差。智能合约的开发者们迫切需要一种标准,一种流程来简化这一重复的过程和实现互联互通。在这种情况下,ERC20于2015年1月正式发布。

这一标准彻底改变了加密货币行业,它成为了中心指南,规定了哪些功能和事件必须在智能合约中实现。新货币的发行、交易和兑现从未如此简单。模型极大地简化了发行通证的方式和流程,使得人人都可以和很简单地发行通证,进行确权或者融资。在此条件下,才有了后来的ICO爆发。

ERC20说到底是一种加密货币标准,其实现的功能更多地属于货币属性,主要用于智能合约内部流通,是一种实用性通证(Utility Token)。它可以拥有股权,积分,投票权益,分红等等属性,其在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可以大显神威,但又有其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标准。

附:在ERC20标准提出之后,有很多替代标准提出,比如:ERC223, ERC777,ERC827等,但目前均未被业界事实上认可。

ERC721 建立与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

ERC20通证作为其货币属性,每一份通证是可以进一步细化成很多份,每一份都是可以交易的。而如果我们做资产通证化,很多资产我们不希望分化。比如溯源,一瓶茅台从厂里出来,经过经销商、零售商、物流到消费者手中,这都是不可拆分的。

另一方面,ERC20代币是可互换的(fungible),也就是说每一份代币的价值是一样的,没有区别。但是现实世界中我们的每一份资产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栋房子是不同的,每一个包初步应用,每一盒牛奶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能视为等同。这个需求,在溯源、物流、征信等领域有其如此。

ERC721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的。由于ERC721,每个代币都将变得独一无二,可以对应现实世界独一无二的资产。基于ERC721,结合第二层的扩容解决方案(分片技术、Plazma和状态通道),我们得到了将每一项重要资产以100%的不变性和安全性投放到公共(或混合的)区块链的终极工具。

ERC1404 证券通证化之路

最近刚刚热门起来的一个词:STO(Security Token Offer),大有取代ICO之势。有了STO,证券就可以在链上发行和交易。

然而STO与ICO大大不同,可以认为其并不是一种新的通证发行方式,而其本质上是一种证券的通证化。也就是说,STO的发行要符合当地的证券法和相关规定。只不过你之前是在交易所上市,现在换了一个地方(另一个交易所而已)上市,传统的交易所数据存储是中心化的,而现在的交易所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交易更方便更透明。那么既然是证券,就必然符合证券相关法规。所以STO发行的通证,是Security Token,但同时实质上它就是 Crypto Security。还是一种Security。

那么这里面会涉及到以下问题:

所有这些,是当前的通证模型所不具备的。而刚刚发布的ERC1404为此打下了一个基础。ERC1404标准由TokenSoft在9月末发布。ERC-1404标准专为资产TOKEN化而设计,是在证券律师事务所,主要加密货币交易所和发行人的指导下开发的。值得注意的是,ERC-1404标准的制定考虑了银行和公司治理法,并提供了与ERC-20标准相同的所有功能。

这一部分的发展,可能会很快。在美国加拿大、或马耳他等数字化激进的国家,证券通证化都在讨论和实施之中,非常值得期待。

数据分散式存储助力场景落地

当现实世界的资产通证化,链上交易、确权、溯源以及信用体系的建立等等场景无限,畅想无限。但是,等等,现实世界的资产在数字世界的呈现不应该只是一个通证代码(一串数字)。比如说商品在数字世界里的呈现要包括:商品名称、类别、等级、图片、参数、质量、证书等等。而交易方在数字世界也有很多信息需要呈现,比如公司名称、执照、资金证明、信用等级、业务类别、地址等等。

在一个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里,这些信息就是大数据。数据的存放和享用应该是开发的、平等的、去信任的(即不依赖于对个别人或组织的信任)。而同时,这些数据的存储、检索、共享不会存在于链上,而是存在于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存储系统之中,存在于一个人人可以参与,贡献,享用的无单个人或组织控制的高效的存储系统之中。

这样的存储系统技术不是区块链,但与区块链一脉相承,是借助于区块链建立起来的系统。目前相关系统有:StorJ, Sia, Burst, IPFS, UDFS等。其中最为成熟和值得期待的是IPFS/FileCoin。UDFS是Ulord在IPFS的基础上在其主节点系统上建立的,是数据的分散存储和访问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综合Ulord提供的智能合约平台,用户可以基于一套统一的平台设计和运行去中心化的应用,真正实现上述场景的落地。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