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 | “三层阴影”之下,增速放缓的“双十一”要找新的增量
2017年双十一体量(即全网销售额)增至2,540亿元,同比增速达到43%,略低于2016年增速44%。在如此大的体量下实现高速增长绝非易事,其中阿里系平台销售额更是实现加速上扬的目标,让市场倍感振奋。而这种振奋背后的一大提振因素来自于“虚拟商品销售”。 以飞猪为例,2016年双十一交易额录得21.7亿元,2017年双十一当天实现高星级酒店交易量50万间夜,机票交易量突破100万张,出境游预订人次超过110万。此外,游戏皮肤、点卡的销售和话费通讯充值也是虚拟物品销售的主力军。 随着虚拟商品销售体量的增加,增速放缓不可避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2017年11月全国网上零售总额中虚拟商品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55%/64%,2017年全年虚拟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速均高于60%,于2017年8月录得同比增速年内新高93%,而11月则出现明显回落。这意味着,2017年双十一已经开始面临“虚拟物品冲不动了”这一被动形势。然而,彼时虚拟物品销售额体量还处于可控区间,所以尽管增速大幅回落(由10月的90%降为64%),但仍能保持在一个相对高速的阶段。(详见图表6:虚拟商品和实体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对比) 此后,虚拟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速一泻千里。截至今年9月,虚拟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0%,高速增长的神话再难为继。 通常来说,体量扩大必然会导致增速放缓,但增速下降的如此迅速是否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呢?这个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因为除了常规操作,2018年还发生了一件能够影响虚拟物品销售额的大事。这件事就是令游戏行业捶胸顿足的“游戏版号停滞”问题。 2018年3月以来,游戏版号审核久等无果。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游戏审批结果显示,从3月底开始,国产网游版号基本停止发放。没有版号就意味着不能开放收费模式,这就导致新游发布成为了一大难题,如果发新游,但没有版号,就意味着用户不能充值,企业无法变现,那还发什么新游?没有新游的刺激,用户又怎么会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更多的皮肤、点卡? 为此,游戏版号的审批受限在另一层面上削弱了虚拟物品的销售。 结合上述,体量增加与游戏版号审批受限导致虚拟物品销售增速放缓为今年的双十一增长蒙上了第三层阴影。 未来双十一的“两大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