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如何改变乡村中国
在北京,我与27岁的尚凯(音)同行,观察他的“白手套”服务。听说公司在招聘这个新岗位时,他已经在京东专职干快递员5年了。这项新业务的要求他样样符合:男性,35岁以下,会驾驶,身高不低于5英尺10英寸,形象气质佳,五官端正。他与妻子商量后两人均认为,这就是他们来首都寻找的那种机会。 他的快递车是辆电动汽车,喷着鲜艳的“京东红”。他穿着贴身的制服,佩戴着领带,相当神气。准备配送的首单商品,横在我俩之间,按重量,他猜是台数码相机。他注意到,在他提供此项服务之初,有些顾客坚持当场开包验货。后来,人们日益信任京东这个品牌。能成为该品牌的一部分,成为顾客花钱购买奢侈品以及获得高端购物体验的一部分,小尚颇感自豪。前不久,有个年轻人为女友订购一部iPhone X手机,收货时,他觉得小尚太帅了,拉住不让走,然后飞奔回屋,取来相机,要小尚拿着快递盒,以快递车为背景,拍照留影。 让人敬仰的感觉前所未有,他有种奇怪的兴奋,仿佛已“奇迹般升至白领”。接受这份工作前,他从未西装革履。如今,给年轻女士快递时,她们总要与他攀谈几句。他常去的一家饭店,有个服务员,以往待他总是冷冷淡淡,如今见到他,则要鞠个躬,然后是:“先生,请随我来。”我们送一单快递时,我看见两位女士盯着看小尚戴上白手套——总到最后一步才戴,早了怕弄脏。前几天,他还配送过纯金条呢!小尚仿佛因此而发现了自己人生一个新的层面。“我握住过金条了!”他惊叹道。 小尚家在河南农村,以种花生为业。他发现村里节奏慢,规矩多,男的一般十八成亲,二十当爹。“生活才刚开始,就看到了人生的结局,”他说。高中毕业后,他离家参军。之前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告诫:“美好的未来属于三种人:要么英语好,要么电脑强,要么会开车。”他明白,自己英语是没戏了,电脑技能充其量也就是个中不溜,那就剩下开车了,假如不会,眼下这种工作他就难以企及。 走在路边,他手机响了:一位顾客本打算货到付款,却突然发现手头钱不够。小尚安排了改期配送。他说,这种事,年轻顾客中并不少见,而他配送的消费者几乎都在四十岁以下。 下一个送货点,在一栋写字楼里,阳光下,整个楼像块巨型黑曜石般耀眼。大厅里,设有大理石质的保安岗,几个十字转门,戴着胸牌的员工进进出出。小尚望了望高耸的天花板,直起身子,将自己西服翻领上的什么小东西轻轻拍落后,告诉保安,他是京东快递。保安打量了他一下,给收件人电话后,指引我们去等电梯。到五层时我才意识到,进的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男、女员工,或手拎公文包,或怀抱文件,均匆匆而过。我们等了一会电梯,那些匆忙男女就在周围来回经过。我问小尚,有没有算过一天里等待的时间有多少。他耸耸肩,不太在意。他一般每天工作十二、三小时,一周六天,但他喜欢这种相当自由的工作安排。开着运动感十足的电动汽车,要比军旅生活惬意多了,而后者又比成天在地里劳作轻松。他和妻子目前有个一岁的儿子,他要教给儿子,时间的价值。他注意到,时间这种商品,越重要的人拥有的越少。 说话间,一位穿着笔筒裙、三十来岁的女律师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过来,这已是她第三次走出办公室来到候梯区了。“女士您好,”小尚礼貌地点头说道,“我是京东快递。”她尴尬地笑笑,解释说在找穿红色制服的京东快递(京东普通快递均为一身红)。“我以为你要么是客户,要么是我一时没认出的同事呢,”她说。我们坐电梯离开时,小尚脸上流露出一种满足感:错认成律师,这又是一大奇遇。白手套服务,是为了满足富裕阶层的成就感,却对快递员本身也有同样的激励。 最近,小尚自己也“阔绰”了一把——给妻子买了台iPhone 7手机,花费了小一个月的薪水,但很开心。下次妻子坐13个小时火车回老家的话,她可能是村里唯一有这款手机的人。小尚自己一年可能只能回去一、两次,但用智能手机与家人视频聊天,仿佛父母住得并不遥远。他与妻子想再要个孩子,计划在城里养。“现在要是回村,”他语调放柔和,斟酌着字句:“就好比大海想流回小溪。”回到车上,我问他是否肯定不想再回河南生活,他迟疑片刻(同时查看了下一单的位置)。“40年后吧,也许。”边说边将手套放回胸前口袋里。“到时候我是爷爷了,也可能是太爷爷,但我觉得家乡仍是我生命起源的地方,一个叫做‘家’的地方。”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