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大数据杀熟”之风云再现?
日前,王先生在石家庄用两部手机在同一家饭店、同一时段订购了同样的食品,送到同样的地址。然后,他惊奇地发现订单的金额居然不一样。
难道又是大数据杀熟?
不知道美团这次又该如何解释。 日前,王先生在石家庄用两部手机在同一家饭店、同一时段订购了同样的食品,送到同样的地址。然后,他惊奇地发现订单的金额居然不一样。 难道又是大数据杀熟? 订单显示,用美团会员订购的食品美团大数据,配送费为3.8元;而用非会员订购的食品,配送费仅为3.3元。是的,相差0.5元。 花钱办会员难道不是用来优惠的吗?为什么现在却成了“冤大头”? 实际上,美团会员送餐费高于非会员并非新闻了,在这方面美团可谓是“劣迹斑斑”。 2020年,一篇自媒体文章爆红网络:《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在美团上同一家店铺、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时间点单,会员账号的配送费为6元,而另一非会员账号仅显示需要2元。这不仅是一家店的情况,多次对比后发现,一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的手机,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都要超出非会员配送费1~5元不等。 不过,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美团毫不犹豫地甩锅给技术部门。 在一份声明中,美团对于“会员和非会员配送费差异”做出了说明。美团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由于定位存在缓存,错误地使用了用户的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与用户实际位置产生差异,导致了配送费预估不准。美团称,产品与技术同学已成立专门团队,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 补充一下,上述声明的发布时间是2020年12月17日。 显然,时间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有关“地址缓存差异”的技术攻关难题仍未解决。 看来,美团的技术团队水平有点差啊。不行的话,就全部开除了,从滴滴啥的挖点专门搞定位的专家人才。 不过,这估计有点冤枉了技术部的同学们:这黑锅老子们可不背。 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被“割韭菜”应该已经习惯了,这年头,谁还没被大数据杀过熟啊。不就是5毛钱吗! 不过,这账不应该这么算:按一亿会员计算,每年最低消费20次,每次割0.5元,那一年光配送费就10亿啊。 10亿啊,要是顿顿驴肉火烧,还精品的,那得吃多少年啊! 据法律专家说,大数据杀熟属于垄断行为。可是,美团几个月前不才因为垄断被处罚了34亿吗? 尼玛!不长记性啊。 看来,还得接着罚。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