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买买买”的消费黑洞是如何打造的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一个“买买买”的消费黑洞是如何打造的 虎嗅华东报道 作者 | 李清乐 2018年11月11日,天猫双11购物狂欢熯炽第十载。开闸2分5秒破100亿,26分2秒破500亿,1小时47分破1000亿,8小时8分52秒破2016年当日全天交易额(1207亿),纷纷刷新历史记录...... 四天前,虎嗅·高街高参整理出过往九届双11数据透视新消费趋势,让各位剁手党们的钱包被掏空得明明白白。今天,我们再通盘剖析阿里新零售布局,让各位感知一个“买买买”的消费黑洞如何打造。 业内,尾随阿里提出“新零售”,腾讯、苏宁也高呼“智慧零售”、京东立帜“无界零售”,但毋庸置疑,阿里作为电商老大,在新零售上的布局与探索,对零售界有更深远与真切的影响力。 阿里&腾讯“新零售阵营”双寡头天风商社刘章明团队 两个月前,马云突然宣布将在一年后“退休”,由张勇接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众所周知,张勇是一个业务能力极强的高管,从主导建立天猫(淘宝商城),到开创双11,再到升任集团CEO,将阿里多元化业务融入“数字经济”之中,核心支柱还是新零售业务。 所以,某种意义上,把阿里整个新零售布局及内在逻辑看透,无异于看清了张勇这位“船长”掌舵阿里这艘“巨轮”的底盘。而巨轮行驶的航向,也透露着行业革新的方向,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本文综合了过去三个月里,对天猫总裁靖捷、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叶国晖、新零售智慧商圈总监韩操的采访,以及天猫公开课与阿里投资者大会等一些信息,再融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阿里新零售“大盘” 在盘点阿里2014年的投资布局中,我曾提到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背后是“要做天下人的生意”,从电商衍生出金融、物流、大数据、文娱、旅游、体育……去年阿里18周岁生日时,马云用“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给阿里多元化生态镀金,张勇则用“数字经济体”做着业务层的落地。 阿里的整体营收由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娱乐、创新及其它,四大板块构成。如果你去翻阅阿里每季财报,其核心电商营收占比基本上都在80%以上,最近发布的2018Q3财报显示,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占比达86%。 如此理解,阿里“数字经济体”正是靠核心电商业务(批发贸易、零售流通)支撑,可见新零售在其中的重要价值。根据阿里研究院的定义: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所以,阿里业务落地时,首先在旗下众多业务公司中统一意识形态。 或许还有人记得,靖捷在今年年初升任天猫总裁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天猫组织架构做出重大调整,形成以品类为纵向,跨平台协同为横向的“六纵二横”事业部结构,新零售平台事业部就是横向之一,而后将盒马、饿了么、大润发等为代表的公司,冠以“新零售八路军”封号。 不同于阿里官方口径,我对他们新零售大盘有个人视角的理解(如下图): 数字经济体的载体是零售、消费场景,我认为,阿里旗下全资子公司或重点持股公司可以归纳为八种角色(速卖通、Lazada,未来或会被纳入“海外新零售”角色板块,目前暂时忽略)。
口碑、饿了么合并,是分别从到店与外卖在餐饮新零售方向与美团点评抗衡。淘鲜达则扮演着与京东到家竞争的角色,侧重与大润发、盒马的协同服务。 盒马已被捧为新零售中的标杆,代表阿里自营的方向。截止今年三季度,盒马共有77家店开业,线上销售额占比超过60%。而银泰、大润发都是在收购后进行新零售样板改造。2016年底阿里在整个活跃买家增速跌到9%之后,上述三者是阿里线上线下打通的自家阵地,线下圈用户的重要手段。 底层的技术、供应链、营销,作为阿里新零售的配套工具,分别从支付、金融、物流、B2B、位置、流量等业务环节进行支撑。 那么天猫为什么是品牌新零售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为何是阿里所有业务的重中之重?值得系统性来讲讲。 天猫新零售对阿里意味着什么? 从双11主导者的角色就能感知天猫在阿里的历史地位。不过“地位”还是要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2018财年阿里整个零售GMV交易达到4.82万亿,其中天猫GMV占到了整体份额的47%,预计2019财年比重会超过50%,可见天猫在集团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天猫占据了服务品牌商的卡位优势,淘宝卖家生态恶化早已显露端倪,所以品牌商才是阿里恒久的金主。 仅今年天猫双11就有18万品牌商参与(2018Q3财报披露),而天猫的品牌商基本上都有线下门店、会员体系,这些年传统零售一方面受到线上冲击,另一方面线下成本快速上涨,商业侧没有对客流、获客、消费者环节进行有效数字化,所以陷入了经营困扰,亟需打破依赖位置的“守株待兔”模式。 瞄准了品牌商户的经营困扰、付费能力、线下网点及会员基数,阿里必然愿意最大力度投入资源,让天猫在新零售试田中居于主导地位。另外,除了基础优势条件外,品牌商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要比夫妻小店强。 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天猫新零售平台的历史要追溯到2014年O2O浪潮,当时阿里成立了“城市生活事业部”,到2016年成型了两款产品:喵街、新零售。但当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抛出“新零售”概念后,原来的新零售项目便改名“零售+”。 2017年,阿里商家事业部进行了一次调整,更名“云零售”事业部,主要为传统零售商提供一些SaaS相关的服务,与阿里生态系统打通。2018年初,靖捷上台后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云零售”并入到了天猫新零售平台事业部 。 下图是我对天猫新零售平台事业部的业务逻辑梳理: 简单用一句话理解:天猫新零售就是在做品牌商全域(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的运营与营销。业务落脚点集中在品牌商聚集地——商圈、购物中心。通过数据银行经营消费者资产,输出给智慧商圈、智慧门店、客户运营等业务环节。数据分析输出指导运营的同时,消费者(进店)从品牌接触、感兴趣、购买(离店)每个环节又被数字化度量,沉淀到数据银行形成回流循环。技术工序,更多是靠“零售云”来贯通。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